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廉政要闻
世界银行发布专题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的中国实践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发布时间:2020-07-30

  7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中国报告”。

  这份名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及未来机遇》的专题报告认为,中国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一系列改革经验为全球其他经济体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全球营商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建筑许可等多个领域推出的具体改革举措,并分析了成功经验背后的制度安排。同时,报告也指出,中国改善营商环境仍面临一些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这一报告是如何出炉的?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参与此次工作全过程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请其介绍背景,并请相关专家学者解读报告。

  世界银行的专题报告是如何得出的

  “2020年6月5日,星期五,晚上8点到10点32分,完成了第十项、也是最后一项指标‘政府采购’的磋商。非常有幸,十项指标,全程参与,一分钟也未曾缺席。”这是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教授罗培新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纳税、执行合同、财产登记……一项项指标的磋商,一次次夙兴夜寐,罗培新作为提供法治保障方面的专家,和整个中国代表团一起,在今年6月初经历了来自世界银行的考察。

  继2018年、2019年之后,罗培新第三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直接参与2020年我国迎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工作。

  “按照议程,先请相关中国城市如北京、上海分别介绍改革措施,播放小视频,介绍不能超过5分钟,回答问题不能超过3分钟……”罗培新向记者详细描述来自世界银行专家团与中国代表团通过视频进行线上磋商的现场情况。

  “我们不会给你们做任何反馈,也不会分析中国的改革措施带来的影响,我们只是把收集到的信息,与私营部门进行进一步确认。我们前期所进行的数据收集,是重中之重,是关键。”6月2日上午9:40—11:40,在“办理建筑许可”磋商中,世行专家克里斯不断强调相关原则。

  世行专家恩里克随即发言:我是参与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的,我现在吉隆坡,会和这项指标的其他成员分享今天磋商的结果。

  以“办理建筑许可”一项为例,通过以下世行专家提出的问题实录,其所涉问题之广泛详细可见一斑:

  问题一:关于建筑工程报告以及地质勘察报告,我们不仅要看法律如何规定,更重要的是,通常这些建筑单位是怎么做的或者他们做什么样的选择?涉及到工程建设数据报告的时候,这些建设单位通常是选择政府所提供的免费报告吗?这是他们普遍的做法吗?如果是的话,通常在什么时间节点提出需要这样的报告,政府又是什么时候分享这些报告,准备这些报告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二:现在有一些土地出让信息,已经在网上进行了公布,这些信息是根据过去政府所做的地质勘察而提供的,还是专门针对私营部门建设新项目,政府专门进行新的地质勘察获取这些数据然后在网上分享的?

  问题三:刚刚播放的视频中,提到采取对工程图纸进行随机抽查的做法,我想对这个做法的具体细节有一些了解。这和你们去年推出基于风险将建筑工程分成不同种类的做法是相关联的吗?世行团队认为,你们所提出的风险矩阵已经非常成熟非常详细,是根据工程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要素将工程根据风险等级分成不同的种类。请问你们是否会用这个风险矩阵决定哪些工程图纸会进行审查,还是更多基于一种随机的抽查或者审计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达到质量的要求?

  问题四:在项目施工结束后,你们会有一次联合的竣工验收,是为了确保项目是合规的。我想特别了解,竣工验收,到底是由谁来确保关键要素是合格的,合乎标准的。例如,消防安全。在你们提供的材料中,竣工验收后,不再有单独的消防部门来验收了,而是把权力下放了。到底是由谁来负责,是不是有专门的专家来参与。另外,一些关键的结构性要素的验收,是不是授权给了公司。到底谁来承担,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

  ……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代表团中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改委、财政部等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一一作答。

  本场磋商最后,世行专家不忘提醒,“建筑许可指标”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指标,在这个领域推进改革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建筑许可指标涉及到很多部门,过程非常复杂。要让私营部门或者企业从改革中真正受益,也需要一段时间。稍后世行专家会和企业部门进一步核实相关数据,对于一些重点关注的领域,也会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

  据罗培新介绍,连续三年,这一专题报告活动都是在6月份进行。前两年在世行总部华盛顿,今年受疫情影响,通过线上视频完成。从6月1日至6月5日,连续五天,每天两场,共十场。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本质上是制度规则的评估。”罗培新介绍,从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税费缴纳、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对各经济体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商业监管环境进行比较后逐一排名,并发布年度《营商环境报告》。

  营商环境改革助力中国发展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每年发布一次,用于评估全球190个经济体的内资中小企业营商难易程度,具体衡量其营商成本以及影响营商环境的法规制度的质量。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的第78位升至《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的第31位,跃升了近50位,连续两年成为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首份《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于2003年,包括5个指标和133个经济体,而最新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涵盖了12个指标和190个经济体,其中有10个指标被纳入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和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分别是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7月27日发布的专题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涵盖了《营商环境报告》从开办企业到办理破产的大部分指标,特别在执行合同、获得电力等领域,中国目前已接近或位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前沿。

  “多项跟踪研究表明,营商环境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经济体的发展。”专题报告编撰者之一、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钦(Marcin Piatkowski)表示,有研究证明,平均而言,10项营商环境指标中只要有一项获得重大突破,都会促使该经济体的GDP年增长率提高0.15%。

  中国在2018年到2020年间营商环境改善明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专题报告认为,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源自六个驱动因素,即高层领导对营商环境改革议程的重视、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对改革议程的强大执行力及结果问责、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数字技术和电子政务服务的广泛运用,以及通过国际交流吸收借鉴其他经济体的先进经验。在六大驱动力的作用下,中国营商环境改革逐步深入,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过去10年,中国在《营商环境报告》所有涉及指标中均有改善,这令人印象深刻。”马钦表示,由于在营商环境方面强有力的改革,不仅让中国被公认为是大型经济体中最重要的改革者,还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专题报告指出,为了应对经济增速放慢等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中国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强化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营商环境改革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马钦说。

  分享优化营商环境的中国实践

  此次世界银行发布专题报告,旨在与其它同样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的经济体分享中国的改革经验。中国营商环境改革有何举措?能提供哪些有益借鉴?

  通过多年参与这一工作的经验,罗培新对世行评估的价值观、方法论及指标体系已有了深入研究。罗培新说,中国致力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更加凸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因为政府的种种优惠补贴固然能够惠及一时,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公平高效的制度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罗培新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公平、促进效率的途径很多,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它通过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可以着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专题报告也提到,从2015年起,中国实行“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后续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国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抓手,将《营商环境报告》排名作为一种监督和激励机制,并以此评估“放管服”改革成效和进展,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中国强劲的改革行动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认可。2018年前,《营商环境报告》每年仅平均认可中国2到3个领域的改革,《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认可了中国7个领域的改革,《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认可了8个领域的改革。

  在专题报告中,“城市样本”引人关注。曾经,在上海开一家便利店,需要从多个政府部门申领5张许可证;如今,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就足够。

  2019年,上海在浦东新区试点企业开办多证合一改革,旨在削减流程数量,并缩短企业登记时间。根据政府发布的信息,迄今为止,该项改革已在10个试点行业实施,包括便利店、饭店、酒店和健身中心等。

  “自2018年起,北京市重新设计了行政审批流程,市场主体在北京市经商变得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到2019 年底,54个政府部门已经进驻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专题报告还特别设专栏介绍北京市的营商改革措施。据统计,近两年来,北京市共有88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被世界银行采纳。

  北京和上海在《营商环境报告》部分指标领域已经进入全球领先行列。比如,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开办企业几乎是免费的,北京便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开办企业需走完三步流程,花费8天时间,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6.5步和25.6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则为4.9步和9.2天。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壤肥不肥沃,企业最有发言权。

  专题报告提到,中国工商业界切实感受到了新近营商环境改革带来的好处。根据全国工商联2019年对全国200个城市4.1万余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的营商环境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正在提升。其中,企业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对政务环境优化成效的满意度最高,其次分别为法治环境、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国务院于2019年对全国6000家企业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七成以上企业受益于增值税减少。

  尽管改革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不少短板和问题。专题报告指出,中国在获得信贷、办理破产、纳税和跨境贸易等领域仍落后于其它先进经济体,在建筑许可、开办企业和登记财产方面也存在改进空间。

  后续改革如何才能有的放矢?专题报告针对中国在《营商环境报告》评估领域中的短板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在“开办企业”方面,专题报告建议逐渐过渡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全电子综合企业登记平台,推广电子印章和电子发票,引入用户对系统的反馈机制。

  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报告建议加强部门间协作,确保实施清晰一致的建筑法规;实施建筑从业人员资质许可、审计和廉洁制度以及强制性责任保险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在“登记财产”方面,报告建议进一步整合与不动产有关的信息,创建不动产记电子平台,探讨引入产权在线转让功能。

  ……

  专题报告提到,与北京、上海相比,其他城市营商环境还有差距。“中国需要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和北京的营商环境改革经验,保持改革势头。”马钦说。

  “营商环境优化的不平衡体现在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营商环境的要素差异明显。不充分则主要体现在普遍性、长期性不足,如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环境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认为,要加大力度改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满足不同地区和企业类型的需要,同时更加重视新技术在“放管服”和营商环境中的作用。

  “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后,民营企业信心自然就上升,民间投资也会随之增长,就业、收入、消费、投资自会形成循环,从而真正把疫情的冲击转化为改革的内生动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辉 柴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