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媒体广角
湖北日报报道公安:方向在前 从过往到将来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 发布时间:2019-04-30

      陈白云

  记得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当教师的父亲总会带回一些报纸杂志,其中,湖北日报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在许多个飘雪的冬夜,闻着满纸墨香,亦如春风拂面。

     反复研读 求取“一瓢饮”

     2003年9月,我分配到一所村小学任教,因为热爱文学,多次给湖北日报“东湖”副刊投稿,虽然一直没有发表过,但依然乐此不疲。那时,我每天必读湖北日报,了解大政方针、教育政策和省内外作家近况。湖北日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和精神家园,如果哪一天没读到,我会到附近兄弟学校找来一读,如此才能心安。

    后来,我考入公安县人社局办公室,与新闻结缘。我以湖北日报为师,看到写得好的消息、通讯、评论等,都抄下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以求取“一瓢饮”,写出高质量的新闻宣传稿件。功夫不负苦练人,2014年我被评为《中国劳动保障报》优秀通讯员和公安县优秀网评员。

     连串发问 细节不可缺

       此后,我成为公安县纪委一员,接触到湖北日报众多编辑记者,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湖北日报高级记者杨宏斌给予我新闻写作方面颇多指导。记得我通过微信投给他的第一篇稿子是《一次弄虚作假 五人受到处分》,没想到过了一刻钟左右,他就给我打电话:“是不是仔细看了案件卷宗后写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否确凿无误?”……

         一连串发问,让我有点措手不及。随后,他还询问了很多关于案件的细节及过程。10次电话问答、100多条微信的沟通,逐字逐句推敲,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认真修改校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杨宏斌记者对我说,湖北日报是省委机关报,刊发的每一条新闻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要确保对党、读者和自己负责。此后,我常微信向他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或修改。当我提供了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他还专程从武汉赶来,与我一起实地采访。他说,要多下基层采访,发扬“铁脚板”精神,这是写好新闻报道的前提和根本。

        六易其稿 不厌千回改

        我曾写过一篇自认为满意的稿子《刷公务卡买眼镜 5人被问责》,杨宏斌记者看后,让我再打磨一下。于是,我改了六遍。然而,见报稿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有颠覆性的修改。

        湖北日报编辑记者这种“工匠”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让我逐渐养成“文章不厌千回改”的习惯。在杨宏斌等记者编辑的鼓励指导下,我的多篇稿件相继刊发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纪检监察报》等。

        所有成绩,皆为过往;所有将来,皆是可盼。新闻记者是社会进步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湖北日报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为我默默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作者单位:公安县纪委监委组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