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时评
本网评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彰显自信担当
信息来源:荆州市纪委监察局 | 发布时间:2017-01-10

薛家林

  连日来,继《永远在路上》之后,中央纪委又一部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各大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持续发酵,引发热议。

  “自曝家丑”是这部专题片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中央纪委首次通过制作电视专题片在公共媒体曝光纪检监察队伍中的腐败分子。该片用大量案例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系统狠下决心“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的历程,直观回答了“纪委监督别人,谁来监督纪委?”这一问题。

  毋庸讳言,之所以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因为在党的纪检干部队伍中,还存在打铁者自身不硬的情况。专题片中先后出镜的魏健、罗凯、申英、金道铭、曹立新、袁卫华、朱明国、钟世坚……无论是中央纪委机关干部,还是地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充分表明:缺少“钙质”、“软”入膏肓、蜕化变质者有之,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执纪者必须受到更严格的纪律要求,监督者必须受监督。电视观众在为这些“内鬼”触目惊心的腐败情节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对中央纪委不避“家丑”、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以实际行动“正家风”、“清内鬼”的自信和勇气,以担当诠释忠诚的态度和决心点赞喝彩。

  刀刃向内,刮骨疗毒,首先是由纪委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最大的权力是执纪审查权,用纪检干部的话说,“这个是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的一个权力”。这一权力如果被滥用,带来的危害比一般干部更甚。在许多干部的眼里,“不怕种树的,只怕烧山的”。正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纪检干部容易成为腐败分子围猎和拉拢的对象。在这部专题片中,一些纪检干部落马的一个原因,就是利用手中的执纪监督权甚至是问题线索管理权与官员和商人串通一气、牵线搭桥、以案谋私。显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这一铁律再次得到佐证。

  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彰显了中央纪委自我净化、自我革命的强大勇气。作为锤打腐败这块“烂铁”的“锤子”,纪检监察队伍必须做到自己首先是块“好钢”,如是,“打铁”方能坦荡自如,方能真打、打到关键处。数据无声最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组织处理2500人、处分7900人。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机构改革,增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率先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带头对纪检干部违纪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干部坚决问责……过去4年里,从中央纪委率先垂范、清理门户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跟进、抓早抓小,毫不犹豫肃清体内毒瘤的举措,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底气。

  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方能永葆纪检干部正气凛然、公正执纪的本色。正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所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意思是,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常识,更是对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自治、自责和自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有一个精彩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纪检监察干部作为“监督者”,更要常拿纪律的尺子量量自己,常拿信念的镜子照照自己,看看公正执纪的初心是否还在;更要在日常行为中慎始慎初、慎小慎微,勇于克服贪欲缠身的危险,人情腐败的危险,权力寻租的危险,温水煮青蛙的危险,做到忠心向党、虚心向学、全心干事、齐心协力、清心律己,才能让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更加硬气、更具权威,也才能真正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反腐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背后的寓意值得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作者系市委巡察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