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映日遵义别样红
信息来源:荆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21-04-01

  黔北正月,阳光染亮万千山脉,野菊花在峰峦叠嶂的山岗将春归的消息传遍遵义,一望无际的湛蓝潮涌到远山之巅。

  “嗖”的一声,小车驶入一条悠长而漆黑的隧道。每天上下班,同学必经河溪坝隧道、板山隧道、新蒲隧道,三个隧道直通老区和新城,串联起一座座巍峨之山,呈“川”字形;三个隧道如三个逗号,又形成一个“州”字,镌刻于崇山峻岭之中。如果不打通“州”,而翻越“川”,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今出行的方便、快捷和通达,标志着遵义进入了大交通时代。

  随行的一位朋友对遵义的交通变化感受颇深。新舟机场通航后,他享受到了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的便捷。“早上十点的飞机,在遵义吃个早餐,到达北京刚好吃午饭,原来想都没想过。”

  小车在冲出这条时光隧道、思想隧道洞口的一刹那,阳光倾洒眼前,大地亮了,遵义亮了,世界亮了。

  此后几天,春风拉近了我与遵义的距离。这里的山,峰峦叠嶂,危立清奇;这里的水,澄净如练,甜美香醇。我与赤水河相遇,看英雄河露出赤土、赤胆、赤心;我与土城渡、太平渡、茅台渡、二郞渡相逢,聆听高亢的音符奏起长征史诗;我与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相拥,远眺昔日红军与敌军鏖战的英勇无畏;我与长空桥、雁鸣塔、西风台相抱,雄关漫道尽收眼底……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赤习”水清,明似镜月;“芙蓉”花开,如诗如画;“三岔”晚照,彤云丹霞……我置身群山之间,与山河、风云对话,似乎历史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朝阳下,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时间,回溯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20名从绝地险境千里奔袭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伟大的历史抉择,召开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会上,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一针见血地否定并批评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讨论并阐述“仗要怎么打、路往何方走”等攸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会议还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在常委中再进行恰当的分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那一刻,一只手,又一只手,再一只手,纷纷举起,正如火炬点亮夜空,红日喷薄东方。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自此,胜利的序曲在遵义奏响。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从遵义出发,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正如朱德同志1951年所作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来到遵义会议陈列馆。一楼大厅天花板中央缀着醒目的红五星和镰刀斧头,闪闪发光;参加遵义会议的20位革命领导人雕塑,栩栩如生;马灯、斗笠、草鞋、竹筏、铁链、大刀、步枪,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文物无声地讲述着可歌可泣、永远无法抹去的红色记忆;用毛笔书写的布告、红军浴血奋战的图片、大透视大纵深的多媒体半景画……看得我热血澎湃。刹那间,我仿佛被带回到那段铁流浩荡的烽火岁月。

  突然,我的目光被展馆的一封信所吸引,凑近方知是一名战士所写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溢着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笔笔力透纸背,如铁锥画沙;通篇一气呵成,似利剑出鞘,展现出千千万万名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誓死卫国的大无畏精神。

  如今,遵义红色旅游声名远播,转折之城“转身”腾飞。全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单体299个,红色旅游景区16个……该市融合红色精神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完善基础设施,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旅一体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遵义,永放光芒!”

  此刻,春风拂面,阳光正暖,我站在这片革命圣地回望,只见遵义会议陈列馆雄伟庄严,游客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遵义会议会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历史与现实,在此刻融为一体。

  (作者单位:公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