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家风故事 | 为李宏塔刻印
信息来源:荆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21-12-23

  偶然机会,从作家沈俊峰先生采访的《在李大钊革命家风沐浴下》报道里,让我了解了李大钊之孙李宏塔的光辉事迹,并很荣幸地受托给李宏塔先生刻印。

  刻之前,我到网上查阅了所有关于李宏塔先生的权威报道,还跑了市县图书馆和21家书屋,甚至还进了一趟本县档案馆,累计收集文字资料达10多万字。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不能支撑起印章的重量,我必须真正走进李宏塔先生的内心世界,找到他的初心之源。我深知,要刻出“李宏塔印”四字精髓,不仅是刻他个人,还要刻出他个人经历背后的守常故事,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他所处的时代风范。

  我不停地钻研究底、砥砺自己,想真正了解李宏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信仰和精神密码?因为条件不允许我去李宏塔先生曾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采访,我必须集中精力,以百般努力去捕捉他人性的光辉。

  我在沈俊峰采写的《在李大钊革命家风沐浴下》里发现,李宏塔调到省民政厅后,曾先后4次主持厅里的建房和分房工作,却从未给自己分过一套。1998年,是国家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可他见许多年轻同志住房较差,还是放弃了机会。直到2000年,有关部门实在看不下去,给李宏塔补了一套小房子,临街,噪音大。李宏塔却让儿子去住,他们老两口仍住原来的房子。

  最好的家风是言传身教。李宏塔的祖父李大钊,“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从自己120元的薪水中拿出80元作为活动经费,即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也心甘情愿。父亲李葆华,从小教育儿子“我们只有一个权力,为人民服务。做了一点工作就收礼物,这不是共产党人干的事。”“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

  李宏塔在民政系统工作18年间,唯一的一次“收礼”,是一年春节,一位同志和爱人给李宏塔送去几样小吃,李宏塔却回送了价值数倍的物品让他带回家。李宏塔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他将日常工作归纳为:“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这是新时代的‘铁肩担道义’。”他说:“先辈教育我,要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可见,李宏塔的信仰是生长在骨子里的,是活在灵魂里的,是有迹可循的。

  一根红线三代人,李宏塔一家忠心许党、赤诚为民,红色血脉、革命家风赓续传承。

  随着不断加深的认知与感受,我慢慢找到了蕴含先生体内的“根”和“魂”,使我领悟到了“光辉”一词的真正内涵——它照亮道路,它指引方向,它辉映事物。我也深深认识到,唯有对党的事业忠诚,对人民感情至深,始终保持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才能成就伟大的人格。

  当我完全沉浸下来,把李宏塔放在整个时代背景里的时候,先生的形象日益清晰起来: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初心不渝的人、一个艰苦朴素的人、一个清正廉洁的人、一个以严治家的人、一个勤政爱民的人、一个将革命传统代代传的人、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人……这些闪光点,就是星星之火,燎原并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灵魂洗礼;每一次反刍,都是一次印道叩问。

  直到11月18日晚,我感觉情绪就位,胸中涌动着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和自信,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里的飞鸟,蓦见门窗之开启,得睹明朗之天光。我立即裁纸打格,紧握刻刀驰骋,打破刀法藩篱,冲切并用,一气刻就“李宏塔印”四字。随后,以印泥试之,只见线条苍古浑厚,字字含蓄圆劲,意境坦荡开阔,有金石韵味和“返淳归朴”之感。

  我选的印石为青田素石,清纯无滓,坚刚清润,喻李宏塔忠廉、为民的高尚品格。

  第二天,我即快递给沈俊峰先生。他收到印后,发微信我:形追秦汉,神与古会,书法、刀法和章法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用心出手,别具一格,好!宏塔先生比较满意。

  那一刻,我如释重负,望向书桌的正中央,还保留着当时盖在宣纸上的“李宏塔印”四字,它们看起来红艳、干净、明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不正映照着共产党人像金子一般闪光的高贵品质吗?(陈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