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 | 能以清风唤明月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2-21

  茶如诗词,或婉约细腻,或豪放雄壮;茶如书法,有的雍容大气如“颜筋”,有的险峻奇绝如“柳骨”,有的中规中矩似隶楷,有的千变万化如“颠张狂素”。

  中国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到了汉代,茶叶已成为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中即有“烹茶净具”之说。而进入中唐,陆羽《茶经》的问世拉开了茶文化的序幕。同时,茶诗佳作迭起,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璀璨。尤其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宛转透彻,气之一往,如三峡水激流,九疑云百变,处处透露着天与人、人与境、茶与水、茶与具以及情与理相互融和的境界。

  茶是苏轼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其嗜茶之情常见于诗行之中:“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写词作诗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夜晚办公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苏轼不只烹茶、品茶、写茶,还亲自栽茶。被贬黄州期间,他“日以困匮”,经济拮据。一位追随他的好友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瓦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地,苏轼刈割荆棘、开垦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因匮乏食”之急。他仰慕白居易的“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便自号“东坡居士”,在这块荒地种上了茶树。有诗为证:“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在另一首《种茶》诗中他这样写道:“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东坡勤于躬耕之时,已深谙茶树习性。

  品茶如品人,茶在“寻人”,也在等待有缘之人。“松风竹庐,提壶相呼”,其实苏东坡在乎的,不是品什么茶,而是在乎有没有志趣相投之人。

  一杯清泉一杯茶,不负明月不负耙。时光何曾留两袖,晨遇雨雾晚迎霞。品茶,即品草木、轻烟、和风,也品朝阳、月光、江河,更品六色、岁月和人心。历经茶的四季,在一枝一叶中共清欢,其叶纤嫩,携自然之精髓,可生一时春;其汤澄澈,带雨露之滋润,可长一节夏;其香悠长,若天光之重见,可收一季秋;其味绵厚,显匠人之技艺,可藏一场冬,蕴含读不尽之过往、写不尽之情怀、说不尽之期待。   一盏清茶入口,如云游山峦、雪入玉壶,顿时驱散阴霾,沁人心肺。绿茶,如茫茫草原,等待万马奔腾;红茶,似夕霞满天,等待千萤奔赴;黄茶,胜厚土灵魂,等待百花齐放;白茶,若皑皑雪野,等待十步芳草;黑茶,是晨曦将近,等待一鸣惊人;青茶,乃枯木逢春,等待零光片羽。

  何为好茶?似与爱人共进退心有灵犀,似与失联之友朋久别重逢,甚至似与“敌人”化干戈为玉帛……其中滋味,只有品茶人自明。

  茶水宁静却可致远,茶香淡泊亦能明志。好茶还须好水、好火、好器、好人来相配。那些精行俭德之君,慎独自律之士,往往身居闹市,心系高山,不时煎水烹茶,直面真我。他们深知茶的“二十四品”,即人品的“清、雅、简、淡”,茶品的“清、香、甘、淡”,水品的“清、活、甘、冽”,火品的“明、活、洁、燥”,器品的“质、朴、雅、素”,室品的“简、古、通、幽”。他们于俗世中不染一尘,渐入佳境,不忧风云变幻,不惧波涛汹涌。

  能以清风唤明月,可把老茶作新汤。好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何谓“康”德?百病之良药,延年亦益寿;何谓“乐”德?寒夜一春来,枯叶放千喜;何谓“甘”德?采得初晨露,煎得三道茶,身滋心更润;何谓“香”德?万里山河远,凝芳百味长;何谓“和”德?一盏清茗如友,恰似人生摆渡,化解忧思哀怒;何谓“清”德?烟雨涤根身,茶汤净尘心;何谓“敬”德?斟客七分满,却表十敬心;何谓“美”德?其外素朴,其内大美,默默奉献,无畏失去生命。

  千缕思绪入杯底,一帘幽境香中生。好茶有“六境”,外境、初境、韵境、觉境、修境、度境。初饮品茗,尝之其涩,味觉其苦,此为“外境”;饮茶片刻,粗知茶味,浅识茶理,此为“初境”;饮茶多时,渐闻气之香、渐晓汤之清、渐悟味之醇,此为“韵境”;饮茶入心,饮与不饮尽如佳饮,有茶无茶皆似好茶,此为“觉境”;饮茶入神,任外界电闪雷鸣,自内心稳如泰山,此为“修境”;饮茶入道,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烦忧尽去,一尘不染,此为“度境”。超越六境,以无境为有境,成就境中境,不觉境有境,是为真境;历万茗为一茗,以众山为小山,一切皆“通”……

  何以成好茶?一个字:“熬”。只有经历凉、摊、炒、酵、挤、压、揉、煎、煮等异常艰难、痛苦的过程,方能脱胎换骨。正如一位剑客问师父:“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师父回答:“十年。”剑客觉得太久,又问如果夜以继日地苦练要多久呢?师父严肃地说:“你这么着急,永远成不了一流剑客。一位了不起的剑客,必须不断反省和磨练。如果两只眼睛只盯着‘出名’,哪还有心思练剑呢?”现实生活中,有人也如这剑客一样一心求快,总想着一日速成,却不知事事匆忙急促,往往欲速则不达。

  时候到了,自然就熬出了头。纵观历史,姜太公熬得住,终于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践熬得住,终成一代霸主;司马迁熬得住,完成了旷世之作《史记》……人生需要全力以赴,但潜心蛰伏、默默锤炼也是应有的姿态。正如这寂寂无名的茶树,站于寒风中,虽然久了一点,但能给人以幸福滋味。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沐雨经风,历夏过冬,野草也会迎接夕阳之光,迷雾暂时只能遮蔽云霄之芒,鸿鹄展翅飞翔于蓝天,燕雀安心筑巢于梁上,那茶枝绿了又绿、枯了又枯,正如百里云环绕于巍峨的峰峦之中,千仞树生长于无垠的沙漠之上,用心煮一碗清汤,看那纤叶更胜碧树,提盏细品,旧时的惘惑,刹那间消失不见。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