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皮影戏里廉风长
信息来源:荆州廉政网 | 发布时间:2019-11-02

     “一口唱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盛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皮影戏的来历与一段爱情故事有关: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后,武帝思念心切而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此故事被载入《汉书》。

  后查阅大量资料,得知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皮猴戏”,题材主要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为主。

  表演时,民间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一边用当地方言或曲调讲述故事,配以二胡、笛子、锣鼓等乐器伴奏,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千百年来,这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喜乐时光。

  “一张皮子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扮尽贤恶忠奸”。皮影人物除了仙佛形象是正面、全脸外,其他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都是半边脸的造型。正是这一具具侧脸,在影幕上呈现了千姿百态、奇妙多彩的艺术形象,故有“单眼人感动双眼人”的说法。

  虽然当今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皮影戏的,但真正亲眼看过的或许就寥寥无几了。

  有一天,老家村里的发小打电话我,说有皮影戏看,问我来不来“采风”,搞点写作素材。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白云,今晚有真皮影子看呢!”刚到村口下车,住“八家户”的张婆在她的菜园里一边摘辣椒,一边手指着虎渡河大堤的方向,笑着对我说。

  大姑爷抽着长旱烟杆子激动不已:“就在我家吃饭,晚上一起去看皮影子!”

  晚上18:45,节目即将开始。一辆车身上写有“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流动大卡车,横着停在村头的采石场旁,台上拉起一面白布为幕,以幕为“楚河汉界”,车上台下便一目了然。

  戏幔子里人影绰绰,幕后隐约看得见老爷爷手里拿着铜锣整装待发,年轻的充满朝气的文艺演员们正襟危坐,一个扎丫角辫的小姑娘表情肃穆,手里握着皮影人物。

  台下,人们举着凳子椅子陆续赶来,呼朋引伴嘈杂一片。几个小孩如猴子般爬到树干上坐着,瞪大眼睛等待节目开始。19:00整,只听台上一通锣鼓响起,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只见马蹄声声,战鼓隆隆,白幕上奔来一匹雄健的大马,马背上骑着一个顶盔戴甲的猛将,手握长戟,衣袂飘飘。不一会,猛将跨马挥戟,迎面追击敌人……

  前前后后,台上一共上映了6个皮影戏节目。《天下第一廉吏》讲述的是清朝于成龙为官清廉正直、两袖清风的故事。《正风肃纪》展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破伞”的决心。《扶贫“奶酪”动不得》歌颂了纪检监察干部快查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勇毅与果敢。《左邻右舍》提醒邻居之间要互帮互助互敬,建立可靠可信可亲的邻里关系……

  此时,夜风从虎渡河徐徐吹来。嘈杂退场的人群渐渐散去,我立在原地一动不动,感觉自己就是白幕上的主角,希望走进去做一名受人尊敬的英雄。

  我知道,这是县文化部门组织的专场演出,“廉政皮影戏”让我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当晚回到家,我提笔写了一篇《关于历史文化、廉政文化与皮影文化有机融合的建议》,主要意思是: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县民俗文化中的廉政素材,梳理历史上的清官史料特别是“三袁”清廉典故;另一方面,不断发现和推荐各级党员队伍中的勤廉楷模和事迹,并由县纪委监委机关提供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与文化部门联合创作廉政皮影戏。同时,还以廉政文化进校园为载体,将皮影课堂开进校园“从娃娃抓起”,邀请专业人员讲授皮影知识和表演技能,为皮影戏的传承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影子戏正在一场场上演。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发扬和保护中来,还任重道远。(陈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