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不知有之真境界
信息来源:荆州廉政网 | 发布时间:2019-04-27

  境界是一种风格、姿态,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责任。

  境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吾日三省吾身”;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焦裕禄的“视人民为父母”,是孔繁森的“一腔热血洒高原”……

  《汉语词典》中说: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那么,领导境界就是指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管理能力或人格魅力及影响力实现领导的程度和效果了。

  《老子》第十七章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世代最好的统御者,黎民百姓不感到有他的存在;其次,人民群众亲近和赞美他;再其次,人民群众畏惧他;更其次,人民群众轻侮他。老子在这里说的统治或领导优劣的四个层次,也就是四种境界和类型。老子推崇第一种境界,在于其“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告诉我们,领导者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这样做的。”

  美国著名学者哈林•克里夫兰在其所著《未来的行政首脑》(英文版)的扉面上就引用了老子的这段话,并在其《中译本序》中赞扬道:“老子关于领导人的座右铭,二千五百年以来,仍无出其右。成功的领导艺术的标志是:当事成之后,被领导者均认为事情是我们自己做的。”

  可见,真正高境界的领导艺术更重顺乎民心、合乎民意,领导者主动深入与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相吻合,这样被领导者就感觉不到有任何外来的强制力量,而能自愿贡献毕生精力和心血,自由自在“躬耕于天地之间”。 

  虽然“不知有之”是古人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状态,但也催生出更多的领导干部以雅量容人的胸怀、肝胆相照的鼓励、厚德载物的境界——推功揽过。

  1947年,刘少奇到晋察冀边区组织中央工委,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当时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和整党。但在河北阜平等地试点时,工作却搞过了火,侵犯了一些中农利益,违反了政策。发现这一情况后,有关同志迅速向刘少奇作了报告。刘少奇明确指出:第一要紧急刹车,第二不要责备下面干部,由他承担责任。并一再强调,工作出了问题,大家很紧张,不能光是指责。他还亲自帮助晋察冀中央局的同志总结了经验教训。这样,很多干部感到压力轻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整改工作当中。刘少奇此举,既凝聚了人心,又保护了同志,也及时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三国时期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孙权率兵收回荆州之后,设宴庆功、犒赏三军,并把大将军吕蒙置于上座,对大家说:“荆州久攻不下,今天成功夺取,都是吕蒙大将军和大家的功劳啊!”孙权把战争的胜利归功于所有人的努力,令众将士大为感动。

  后来,孙权被曹操手下的张辽所激怒,带兵与之决战,结果大败而归,孙权诚恳、自责地说:“这次失败,完全是我轻敌所致,从今往后我定当改正。”孙权推功揽过的做法,为他树立了不贪功、敢担责的形象,也起到了得人心、聚合力的成效,深得将士们拥戴和敬重。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刘邦、张良、萧何、韩信相互协作补台才有了大汉江山,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才有了赵国的稳定祥和。

  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虽然各自所处的工作单位、职位职责、工作环境各异,但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必须心齐气顺劲足、忠诚干净担当,以“无我”境界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那么我们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领导境界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经过一步一步实践锤炼所得。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境界、大格局下,一定会生发出更多的“不知有之”和“推功揽过”,一定能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陈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