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读书的境界
信息来源:荆州廉政网 | 发布时间:2019-02-03

  一位作家朋友说,读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宋代大儒张载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句亦被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被历代仁人志士所传颂不衰。

  后研学王阳明,发觉他读书也有这五重境界:诚心——志在圣贤;记诵——开启本心,涵养性情,弘扬志向;无心之读——不为科考仕途所累;养不动之心——培植浩然之气;发明本心——心底光明,知行合一。

  以上先贤读书之要旨,应是读书人追求的至高境界和理想高峰。虽趋于高大辽远,如日月般让人仰视与崇敬,但其上下求索之心和旷达通透之境,值得我们时刻铭记和追求。

  古有“汗牛充栋”“学富五车”,今有书通二酉、著作等身。面对浩如烟海、五彩斑斓的各类书籍,选择性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提升读书境界的关键一步。

  钱穆先生曾说,不妨择读拔高修养之书,多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与《传习录》,因为中国传统的修养精义已尽在其内,读后能让人脱胎换骨,走上新的人生大道。的确如此,这些典籍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取其“一瓢饮”便可让我们受用不尽。

  多读博闻类书籍也很重要。史传也好,经济也好,科学也好,法律也好,艺术也好,性之所近、力之所能,自会乐读不倦、读之不尽。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下笔如有神”,自不寻常。

  也许有人会说,每天工作如此忙碌,哪有时间读书?见缝插针读,足以。

  如欧阳修的“三上”:枕上、厕上和马上。我们也可“五读”:上班坐地铁或公交车读之,上洗手间挤三五分钟读之,下班回家饭后读之,临睡前拿一刻钟读之,节假日躺着、坐着、站着皆可读之。古人还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这都充分说明,时间恰如一块布料,做一套衣服以后,余下的零头大可派作别的用途。

  假若我们毎日能节约一小时,十年便有三千六百多个小时。一个人自二十六就业算起,到六十岁,便可节余一万二千四百多个小时。达尔文就是一个例子,他一生多病,每天只能工作一个小时,看十页有用的书。他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便成为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但是,如果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或是当作换取功名利禄的工具,那才是悲哀。

  盘点近几年落马的“大老虎”,在他们装修考究的办公室里,几乎个个身后都有一排漂亮别致的书柜,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类烫金典籍和工具书。

  可惜,这只不过是他们道貌岸然的“点缀”、装点门面的“作秀”而已,书中的敦敦教诲与精神内涵并没能深入渗透进他们的脑髓和灵魂,他们却以铁窗生涯让经典满面蒙灰并蒙羞。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倘若读书没有幽净的心灵、清明的神智和高尚的境界,怎么能“绿满窗前草不除”“起弄明月霜天高”“迥然吾亦见真吾”,又怎么能用优秀的文化、丰盈的情怀、高雅的灵魂之光来照耀自己、陶冶自己、洗礼自己。

  “书声浩荡,自书房上升”,自是一番境界。(陈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