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家风伴随我成长
信息来源:荆州廉政网 | 发布时间:2018-03-17

  我的家在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风,但我却能时时感受到父亲家里家外劳作的身影和母亲家长里短的叮咛唠叨。

  父母不会讲大道理,常常拉着我们或晒着太阳或围着火炉讲陈年往事,讲人情世故。讲父亲在八岁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成长的艰难辛苦,讲父母成家立业、同甘共苦相扶走过的人生经历,讲哺育我们兄弟姊妹成长的艰难不易,讲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讲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是非对错……

  这些看似唠叨的话语,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往事,这些耳濡目染的经历,却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慢慢定格为做人做事的信条和法则。

  18岁那年我参军入伍,真正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和父母。临走前的那个晚上,父母依旧把我拉到火炉旁,跟我讲述了他们以前从没有讲过的事。

  母亲生我的那年已到了44岁的高龄,医生几次劝说父母,高龄孕妇生产风险很大,建议放弃。父亲说:“既然我们孕育了他,就要把他带到这个世间。”在父母的一再坚持下母亲冒着风险生下了我。

  那一刻我才知道了我的生命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这个家的责任与担当。那晚父母和我聊得很晚,说得最多的是一个人出门在外,要学会独立坚强,凡事都要自己决断。

  远离父母的日子,就如同船儿离开了停泊的港湾,独自在浩瀚的人海中远行。然而这艘装满期待与不舍的小船,一直承载着我,伴随着我,激励着我一路前行。

  在我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官乃至走上副团职领导岗位的历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汲取到了家风的营养,也让我真正懂得了父母给予我的健康体魄和心灵,以及传承给我的立身为梯、躬身为桥、俯身为路的做人道理。

  去年年底父亲眼睛做白内障手术,我回家照顾,聊天中父母得知我从部队转业要到市政协机关上班时,很是高兴。反复嘱咐我要把单位当成自己的新家,好好珍惜,从小学生做起,加强学习,搞好团结……

  陪伴一周的时间,这些话我也不知父母念叨了多少遍,可我心中却没有一丝丝的厌烦。我想父母的念叨其实就是一次次的提醒和鞭策,是一盏点亮的灯,照亮着我未来前行的道路。

  每当回忆起在父亲住院陪护期间,我搀扶着步履蹒跚的父亲打针换药,给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修剪指甲,坐在床边默默陪着熟睡的父亲的那一幕幕,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望着年近90岁的父母,看着他们逐渐老去的身躯,想着家中父母翘首以盼的眼神,家给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内心变得也越来越脆弱,生怕那个给予我生命的家会不在了,生怕再也听不到那些一直伴随我成长的话语了,生怕再也看不到父母的音容笑貌了。家若不在了,我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言传身教给予我们的,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没有流芳百世的豪言壮语、至理名言,也没有惊天泣地的伟大壮举、丰功伟绩,只有伴随我们成长、受益一生的家风。 (袁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