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我的家训对联
信息来源:荆州廉政网 | 发布时间:2017-10-15

  这是一幅久远的对联,是父亲写给我的。

  对联写道:“体魄健全能负重;头脑开朗可致远。”虽然只有14个字,它却浓缩了作为父亲对儿子人生的无限期望与寄托。父亲早已去世,而今我也年近八旬,但这两句话我一直把它作为自勉的人生格言。

  1955年,我在宁波一中高中毕业,正怀着对人生未来的美好憧憬,跃跃欲试准备冲刺高考,这个时候却偏不如意,体检发现肺结核,无缘高考。我只能怀着沮丧的心情悲悲戚戚地赴上海养病。谁知病却越养越重,大口吐血,拍胸片检查竟然发现“肺内空洞”。面对“十痨九死”的说法,我万念俱灰。

  我决定一个人回故乡,带了二瓶雷米封,十支链霉素,说是养病,实为等死。临行前二天,父亲给我写了这首对联,并请上海书法大家马元恺先生书写。还特意告诉我,下乡后要把这幅“体魄健全能负重,头脑开朗可致远”的对联放置床边,每天看看,好好治疗养病。并告知“治病不光是打针吃药,一定要头脑开朗,有了好心态才能高瞻远瞩,志存高远”。

  父亲还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谓病一定能好,远大志向定能实现。从此,床边这幅对联就成了我的座右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社交。

  带着父亲的告诫和家训,我每天高高兴兴爬山采果,吟诗写字,按时打针吃药。过了两年,我的“肺结核”奇迹般好了。病愈后,我回上海也不再考大学,干脆到湖北洪湖来种田,虽说每月工资只13元,生活却是充满阳光。因为心情愉快,干起活来也有劲,生活也甜滋滋的。

  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就过了大半年,还考上了江汉医学院。当年,学院的条件很差,但我牢记格言和家训,我读书简直是拼命像发疯似的,上课时两眼死死盯着老师,像恨不得把老师“吃”进去一样的贪婪。三年过去,我收获了两点,一是当时医院院长侯文波亲自给我一个人写鉴定,点名让我进一医院。二是学院教务处给我发特种文凭,作为奖励。

  进医院工作之初,工资37.8元,管25张床。当时,临床值班是很累的,都要写大病历,第一次病程录也不简单,除了重复强调病历中的主要内容外,还要写诊断与鉴别诊断等,要足足写1小时。晚上若来两个病人就得熬一通宵。此外,我写完自己的,还要改实习医生的病历,并且要把病历背熟,连白血球有多少都要背。平时查完房就忙着做腰穿,十二指肠引流等,常常是查完房到10点钟。

  那个时候,经常要挤时间、抢机会学习临床新知识,比如忙完临床诊疗工作,还要赶机会学看骨髓片。我每天晚上写日记,基本上写的全是跟上级医生查房心得。当年虽然苦,但学到了真本领。

  对联式的家训格言告诫我:头脑开朗可致远。致远,就是要心存高远,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担当,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让我终生铭记,也鞭策我始终身体力行。

  我从医学院开始就申请入党,一次不行就两次,再次不行就三次……哪怕十几次,几十次的申请,我都锲而不舍。就这样,我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每次听党课都是一次热血奔涌,每一次心潮澎湃都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组织的向往和对理想的执着。终于,在1983年我加入了20多年争取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掏出心窝的话,我入党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拿钱,只是为了一种崇高的信仰,先父若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为我高兴。入党后,我更加勤奋工作,样样争先恐后,因而无数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无数次的站在受表彰的行列中。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成熟起来,我铁了心——跟党走,永远跟党走!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文化三市”的号召,医院党办和老干科动员我撰写一幅关于家风家训方面的对联。我想了想,还是把我感受最深、刻骨铭心的那幅家训对联提供出来比较好,因而赘述这段文字。